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又特別是小學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智力發展的水平、認知的能力決定了他們注意力不夠集中和穩定,他們隻有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才能進行有效學習,才能有利於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結合我自己的教學過程及教學經驗,我認為小學低段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可以通過下列幾種方式。
一. 創設孩子們喜歡的情境。
首先,我們在導入新課時,情境創設應力求從學生熟悉並且喜歡的生活情境入手,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與我們日常生活有著密切聯係,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這些問題,我們的學習是非常有價值的。例如:二年級上冊學習乘加、乘減一課,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的好朋友喜羊羊在地裏種了幾顆玉米,(用課件展示:4棵玉米,每棵玉米結有3個玉米棒的畫麵)喜羊羊有一個問題要問大家,什麽問題呢?請孩子們猜猜,學生立刻就會說出,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呢,然後讓提問的孩子找另一個孩子列出算式並解答。老師接著說:突然有一天,懶羊羊餓了,偷偷地掰掉了一個玉米棒,(課件展示懶羊羊偷玉米的過程)第二天,喜羊羊到地裏一看,啊!喜羊羊說什麽了呢?學生說:玉米棒怎麽少了一個呢。老師馬上追問那現在有多少個玉米棒呢?於是學生之間討論。老師繼續又問:該如何列算式來算出結果呢?學生會根據先前的玉米棒數量減去懶羊羊偷吃了的那一個。低段的學生喜歡這樣的情境,他們學習起來也會覺得心情愉快,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整個學習的過程也順理成章。其次,當然創設情境應該和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相適應,在低段的教學中創設的情境應該簡單,學生感興趣又易於看懂,這樣的情境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
二.讓學生處於思考問題的首位。
在目前設置的眾多科目的教學中,數學被公認是比較單調與乏味的,其內容安排趕不上語文、英語那樣形象生動,又不及科學那樣直觀易懂。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若不花點心思就很極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語言表達可以說是感染學生最直接的要素。為了讓我們的課堂變得生動一點,就要在教學中做到措辭用語形象生動、並帶有強烈情感,語調也要抑揚頓挫,語氣和緩中帶有變化。2013年10月12日和13日,“國基教育大講堂ⷨ城之秋”全國數學名師經典課堂教學觀摩討會,在成都空軍大禮堂舉行。這次安排的全是很出色的名師現場展示,每位老師都講得很精彩,特別是張齊華老師上完《認識方程》一課後,好多學生久久不願離場,希望她能再拖一會兒堂,太完美了,太令人感動了!為什麽孩子們喜歡張老師的課?因為,張老師的語言實在是太風趣幽默,他駕馭語言的藝術真的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他提的每一個問題都把學生置於了思考的首位。課始,張老師從談話中導入:你今年幾歲?(學生回答)張老師說知道自己的年齡不希奇,誰知道自己爸爸的年齡?(學生回答)你知道爸爸的年齡也算不了什麽,你知道爸爸的存折裏有多少錢?從年齡與存折的錢數引出已知數與未知數(板書),再到:今天下麵聽課的老師有多少人你知道嗎?(不知道)你知道老師年齡是多少?(不知道)老師還有哪些方麵是你不知道的?有什麽方法知道爸爸存折的錢是多少?怎樣知道會場聽課老師的人數?你喜歡已知數還是未知數?得出老師的年齡是未知數用x表示,剛才學生的年齡是11歲。想知道老師的年齡是多少嗎?猜猜,告訴孩子老師年齡的秘密,並依次解決:①我的年齡減去20歲,還比他的年齡大。張老師的年齡有多大?②我的年齡減去30歲,要比他的年齡小。能知道張老師的年齡有多大嗎?我都告訴你們了,為什麽還不知道老師的年齡?那你們到底想知道什麽才能知道老師的年齡呢?③我的年齡減去25歲,和他的年齡相等,現在知道老師年齡是多少了嗎?……精彩不斷,不得不說構思奇特。
三.玩遊戲,在玩中學。
遊戲,是小學低段學生最樂於接受的形式,當然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非常有用的手段。在我們數學王國裏有很多遊戲可結合教學內容來開展。在課本上就有“送小動物回家”、“郵遞員送信”、“摘果子”等形式的遊戲。這些遊戲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有愛心,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在輕鬆愉快中學到知識。例如,我在教“100以內加減法”時就設計了一個傳接數的小遊戲。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進行比賽,老師悄悄地告訴第一個孩子一個數字,第二個孩子用這個數字加3,把得數傳給第三個孩子,第三個孩子再用聽到的這個數加3,把得數告訴給第四個同學,以此類推,最後一個同學算完並站起來表示結束。然後傳數最準確最快的小組獲勝。再用同樣的方法練習一個數連續減去一個數。這個遊戲讓孩子既動腦又動口,多種感官同時處於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提高了學生的口算能力。在這個遊戲中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四.讓數學課緊密聯係生活。
數學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就在我們熟悉的生活中。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少部分孩子人民幣的換算始終學不好,我就讓他們作為顧客購買商品,例如:我教完“人民幣的認識”以後就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題:“小芳現在手裏有4張1角、6張2角,3張5角的人民幣,她要買一本1元錢的作業本,請你猜猜小芳怎樣付錢?”這是一道答案開放的習題,解決時必須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還必須考慮到5角、2角、1角組合成1元的多種情況。這樣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也非常有趣。還有我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給孩子們看了火車票、公交車路數、站牌、門牌號、學校舉行籃球比賽的比分……學生就從熟悉的生活場景中覺得學過的20以內的數已經不能完全表示生活中的這些數了,產生了要繼續學習的想法,在後麵的學習中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學習完“認識100以內數”以後,我又讓學生用這些數來描述我們生活中的事物,並和同學進行簡單的交流。這樣的教學,既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又培養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教師應是陪著孩子成長的人。
我們應該轉換角色,當孩子的大朋友。對於老師來說,最幸福又最現實的是我們要和學生一起慢慢成長。賁友林老師說得好:“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相互對話和啟發,並有著相互發現的過程,教師也應該繼續提升,和學生牽手成長,對自己敞開發展的可能性,活潑潑地走向未來。”特別是低段的孩子,他們需要老師的表揚鼓勵,我們就應適時給予評價,引導他們向更好目標進發。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方式很多,我們還應在教學中多發現多總結,探究的路在腳下,我將一直在路上。